不出意外,莫迪拿下了第三次的连任,追平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任期。但比起五年前莫迪连任时的意气风发,这次却是一片叫惨声。 自十年前上台以来,莫迪所引导的印度人民党(BJP)首次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在这次分阶段选举中获得了240个席位,比拥有543个席位的人民院的半数席位少了32个。这是莫迪自2014年执政以来的最低票,由印度国民大会党领导的反对派联盟则获得了235个席位。莫迪不得不依赖与盟友组建政府。新政府,莫迪“戴着镣铐跳舞”一夜之间,印度的政治版图改头换面。莫迪的政党在讲印地语的北部各邦失去了大片选区,而这些邦曾经都是印度人民党的大本营。不过莫迪也并非是一无所获,在自己过去并不受欢迎的东部的奥里萨邦和南部的特伦甘纳邦,印人党获得了大量席位。 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领导的人民党(统一派)赢得了12个席位,是莫迪目前依赖的两个主要盟友之一。另外,莫迪也将不得不去寻求如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等地方政党、或较小党派的支持,来组建联合政府。这将是莫迪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领导一个没有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府。而这个选择也将考验莫迪,因为泰卢固之乡党并不赞成印人党主张的印度教优先议程。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政治学家尼兰詹•瑟卡这样说道:“众所周知,莫迪是一位拥有绝对集中权力的领导人。‘莫迪现象’基于一种特殊的治理形式。但是这次他不得不与盟友妥协,这既不是我们认识的莫迪,也不是他所兜售的莫迪。” 2016年,当他宣布印度大部分纸币作废时,甚至连财政部长事先都不知道这一决定。当他决定对印度唯一的穆斯林占多数的邦查谟和克什米尔实施戒严时,他向议会提交了这项计划,称此事为既成事实,压根儿没有寻求批准。但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印度股市因莫迪暴跌莫迪的选举结果不如意,反应最敏捷的还是印度股市。由于印度的股民们看好莫迪在大选的表现,他们在孟买股票市场疯狂买入“莫迪股票”,但是选举结果则狠狠的打了股民们的脸。印度股价一泻千里。 莫迪的密友,亚洲常年的首富阿达尼集团的股票仅在一天内市值就蒸发了19%,而印度的整体股价也直接抹平了今年前五个月的涨幅。印度所有行业股指均受影响,国营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银行股下跌7.8%,房地产股下跌9.1%,基础设施股下跌10.5%,石油和天然气股下跌11.7%。不过,莫迪仍然受到印度商界大佬们的欢迎,在莫迪掌权期间,印度的商务精英们的财富不断聚累,但这也为莫迪带来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22年至2023年,印度最富有1%人口的收入和财富份额分别增至22.6%和40.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普通民众获得感不强,今年2月,印度北部大批农民驾驶拖拉机向首都新德里挺进,发起抗议并演变成暴力冲突。莫迪的“印度制造”拿什么挑战中国?一直以来,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是莫迪最核心的经济政策。早些时候,他在孟买做出竞选承诺,称在连任后将立即实施“百日计划”,重点推动制造业、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和清洁能源四个领域的改革。 路透社称,关于持续发展印度经济,莫迪将印度宣传为全球企业对华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的“替代选择”。莫迪已计划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欲“与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制造”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只有不到3%,而“中国制造”则占24%。报道援引一份内部文件内容称,印度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数值提高到5%,到2047年提高到10%。但是横亘在莫迪面前的,是三大难题。这三点解决不了,印度的制造始终只能停留在制造梦。第一点是劳动法,印度的目前的劳动法非常不利于企业招工用人。在印度大部分地区,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公司,需要获得邦政府的授权,才能雇佣或解雇员工,而且印度的劳动法也对员工有着极强的保护,旷工与请假往往分不清,这也让印度的生产线效率始终无法提升。 第二点就是针对包括高端制造业零部件在内的高额进口关税,这是阻碍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另一个原因。世界贸易组织(WTO)2022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对WTO成员国征收的平均进口关税为18.1%,而中国仅为7.5%。第三个阻碍莫迪“全球制造中心”的雄心的问题,是工业用地征收的问题。印度的大部分用地都非常的零散。如果想打造工业园区,那么往往需要获得大片土地的所有权,但地契标注往往不明确,加上印度人本身“漫天要价”的习惯,让土地变成工业园区,仍需要经过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在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工业发展公司(GIDC)负责开发配备基础设施及公用服务的工业园区负责人拉胡尔•古普塔(Rahul Gupta)说,GIDC希望通过在政府拥有的土地上提供长达99年的租约来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根据拉胡尔的预测,大约两三年后,当地的商业活动会大大增加。但当地官员却泼凉水,表示征用土地和签订基础设施合同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此外,印度本身基建的落后,加上近些年对海外投资动辄的“高额罚款与直接充公”,让外资对于印度这块儿土地都远而避之不及,莫迪想要在短短的5年任期内,就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是难如登天。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外交政策》等专栏非常直接:“‘印度制造’没有创造就业机会。”尽管印度政府鼓励在制造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近几年仍有数千万劳工回流农村。有专家警告,这或对印度的经济结构发展造成“灾难性”影响,尤其是制造业熟练工人的长期短缺可能会破坏“印度制造”计划。西方“转头”唱衰印度政治曾经将印度大选夸做“全世界最大的民主选举”的西方,直到上届莫迪参加选举时,都当作“西方民主选举在亚洲的传承”。但5年过后,印度的“民主选举”就突然不香了,成为了“宗教操纵民意的假民主”: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会变成一个独裁国家。和上一次选举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采用了新的机器计票方式,但是莫迪却不是西方国家希望看到的那个莫迪了。如今的西方媒体上,再也看不到称赞印度民主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选举手段不公平,舆论打压竞选对手,莫迪玩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 西方媒体的180度大转弯,主要是这些年莫迪的外交战略所导致的。首先是莫迪不接受西方世界将印度当作抗衡中国的棋子。最近这些年,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同中国“脱钩”,与此同时竭力拉拢印度入伙,但是随着与印度接触的时间越长越深入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印度并不是一个由他们轻易指挥和摆布的“工具国”。在国际战略层面,当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拒绝战队西方,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同时拒绝跟随西方一同制裁俄罗斯。并且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石油和其他能源。这也让美国大失所望。此外,印度在今年5月份,和伊朗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港口协议,试图打通印度与西亚至欧洲的贸易通道,但这样的合作与美国的中东战略完全相悖,这也让拜登政府非常愤怒,扬言要直接制裁印度。美国虽然对印度态度上更为强硬,但是莫迪并不接招。 最后就是印度和美国小弟加拿大彻底闹掰:一位加拿大籍的锡克教徒在加拿大境内被刺杀,加总理特鲁多直接将此事归为莫迪派遣国际刺客行刺,而莫迪则反唇相讥,指责加拿大容纳极端分裂主义分子。双方在此事上互喷了多轮之后,不仅互相撤回了大使,一度还闹到了互相不发签证这一步。因此,在唱衰了“民主的希望”后,美国也如愿的看到了莫迪在大选中的困难。毕竟,莫迪的地位越是稳固,他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话,就越发的强势,这就会让他们感到头痛不已。美女镇楼、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