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哥斯拉-1.0》票房破8亿,然后呢?
本頁主題: 《哥斯拉-1.0》票房破8亿,然后呢?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无字天书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1
威望:867 點
金錢:22473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24-02-22

《哥斯拉-1.0》票房破8亿,然后呢?

今年3月11日,第96届奥斯卡颁奖礼。
《哥斯拉-1.0》击败4大对手,拿下最佳视觉效果奖。
它的对手包括《碟中谍7》《银河护卫队3》《AI创世者》《拿破仑》。

日媒将其称之为“日本的奇迹”。
 


5月1日,《哥斯拉-1.0》在Prime Video上线。
许多人这才一睹这奥斯卡最佳视效的真容。
不同于好莱坞版哥斯拉的萌宠风,《哥斯拉-1.0》回归了哥斯拉最初始的形态。
体型硕大,毫无人性。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原子吐息,一发入魂。
 


然而,哥斯拉毁天灭地看着还可以。

但许多网友发现,这片“味儿”太冲了。

什么味?
反战败的味。

片子表面上是反战,其实是打着反战的幌子来“反战败”。
片中有台词说到“大家都想着这次可以好好大显身手呢”。

什么叫这次?那么上次是哪一次?上次没能大展身手?心有不甘?

 


以及台词说的“咱们都是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人啊,所以说这次,咱们一定要加油啊!”
怎么个意思?上次战争失败了,再来一次呗……
而片中更把日本塑造成一个战争受害者,但至于谁发动的那场战争,他们侵略过谁,做了什么事儿,以及全世界为什么就日本挨了两枚核弹,这根儿上的问题。
只字不提。
 


再一看导演,原来还执导过《永远的0》。
反战败的私心,早已昭然若知。
《哥斯拉-1.0》评分也迅速从7.2,骤降至6.6。
很多网友评价“看来日本是反省了,但反省的不是自己战争中惨无人道的行径,而是反省自己为何会败”。
今天我探就把这部片子掰开看看,优点该夸夸,该学学,而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哥斯拉-1.0」
 


Godzilla Minus One
2024.5.1上线
 


哥斯拉其实已经诞生了70周年。
这部回到起源的作品,是东宝第30部哥斯拉大作。
片名《哥斯拉-1.0》也有寓意:

二战结束后,哥斯拉的出现仿佛要给归零的日本再添一击,将其打到“负1.0”。
 


在好莱坞怪兽片娱乐化的当下,让我们倒带回到哥斯拉首次现身时——
寻找人们恐惧的深层原因。
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哥斯拉。
 


不同于《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把哥斯拉萌化和友善化的展现,《哥斯拉-1.0》回归传统,强调哥斯拉的几次现身带给日本民众的恐惧。
恐惧的建立,离不开仪式感的塑造。
而仪式感,离不开定调的准确和节奏的把握。
比如大户岛海岸,男主敷岛浩一(神木龙之介 饰)在白天就看到了深海植物上浮,但没在意,这成为了之后每次哥斯拉出场前必然的预警。
 


哥斯拉一共出现过四次,从大户岛海岸,到小笠原群岛海域,再到东京湾袭击东京,最后又回到海上。
这种仪式感随着哥斯拉出现场景的变化,每次都带来新鲜感。
在导演看来,“下肢粗,背鳍勇猛”是哥斯拉形象的核心特色。
于是,动画师用了一个多月去构架哥斯拉的走路姿势,不断进行弯曲和伸展,找到既恐怖与庄严的平衡感。
 


大户岛,黑夜与哥斯拉初遇,尽显恐怖与神秘。
哥斯拉没在全景镜头中出现,而是通过海滩上士兵的视角去呈现局部的哥总。
有定点攻击,巨大的脚和锋利的爪践踏火光处,叼起人狠狠甩出去;
有无差别攻击,粗壮的尾巴随意甩过房屋,片甲不留。
 


每场戏,都会有一个视觉重点,哥总的能力也逐渐展现。
第二次出场,是在1947年的小笠原群岛海域。
要突出哥斯拉在水中潜行给人的压迫感,重点在背脊的展现。
 


尤其是瘢痕组织的皮肤,要有水爆骨化的视觉效果。
因此,少不了精细的建模和数据量庞大的渲染。
 


普通的武器根本打不穿哥斯拉钢铁一样的鳞片。
为了给高雄号拖延时间,敷岛把美军遗留的水雷弄到了哥斯拉嘴里,打爆它。
 


可迎来的,却是哥斯拉快速恢复的皮肤,和滔天怒意。
 


1947年的东京银座附近,哥斯拉横行霸道,肆意践踏。
有轨电车如同玩具一样在它手里大开大合,它的一个转身就是上千人的灾难。
 


实际上,这里的哥总还是一个模型。
 


银座重建,也仰赖后期。
实景是在绿幕前拍摄的,但不够的人头是后期再添上的。
 


 


由于制作经费有限,相比于美版,《哥斯拉-1.0》里的哥总还是有点……
高情商:可爱。
低情商:小巧和满满的塑料感。
 


体态明显僵硬
同样是黑夜火光映射中的哥斯拉嘶吼。
美版会用哥斯拉的脚与机场窗户里人的对比,显出它的高大;
用更加缓慢的步调来突出它的重量感;
用从脚到头的缓慢摇镜凸显它的鳞片细节和凶猛。
 


 


但总得来说,《哥斯拉-1.0》已经做到了成本之下的极致。
“降本增效”,是制作《哥斯拉-1.0》的主旨。
1500万美元预算,8个月,35个人,610个特效镜头,拿下奥斯卡最佳视效奖。
导演山崎贵也曾表示,《哥斯拉-1.0》的制作经费,是美版哥斯拉的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斯皮尔伯格看完后赞不绝口。
IGN直抒胸臆地酸:
《哥斯拉-1.0》用我们1990年代的经验拿下了奥斯卡,好痛!
 


 


山崎导演在3月9日感慨道:“我们一直在追赶好莱坞,现在被好莱坞当作参考了”。
作为导演的他兼任视觉总监,直接与特效师沟通,减少了沟通成本。
 


很多镜头都采用了特摄制作的老手艺。
比如战后日本的房屋废墟,是棚拍搭景+微型房屋的补拍。
 


 


 


比如影片里的军舰和船舷都只做一部分,其他用CG技术扩展视觉效果。
 


拍波浪带着人摇晃起伏的镜头,国际惯例是用液压平台,让布景带着演员摇。
但因为穷,大家纷纷采用“手动挡”——
摄影机摇臂和演员一起摇,模拟船只摇晃的感觉。
 


甚至船只“擦肩而过”的效果,都是依靠摄影机和实景静止来表现的。
真正回归了“电影是一种视觉错觉”。
 


 


从技术来看,这当然是一种胜利。
但从内容来看,《哥斯拉-1.0》反映了当下日本对于二战的狡猾评判。
这叫反战反核?
 


二战结束后,原子弹爆炸的于波仍在世界人民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哥斯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在作家香山滋的描绘下,哥斯拉是核武器的象征。它身躯庞大、无坚不摧,口吐高热量射线,肆意毁灭。
 


同时,它也是核爆的受害者。
它是广岛和长崎受原子弹摧残的实体化,骇人的外表和烧焦的鳞片,是核辐射的烙印。
因此,香山滋笔下的哥斯拉,是反战、反核的象征。
 


但这种反战反核的意识,在电影里的呈现显得过于“鸡贼”了。
影片不留余力地展现日本人因核战争所遭受的肉体与精神创伤。
比如士兵的创伤后遗症。
男主敷岛,在二战中是神风特工队的驾驶员。
面对要去“自杀式”袭击的任务,他选择叛逃,因此被扣上叛徒和懦夫的帽子。
但午夜梦回,到处是战争的惨状。
 


比如对战争孤儿的展现。
敷岛的女邻居(安藤樱 饰),三个孩子都在战争中死去。
敷岛收留了无依无靠的女主典子(滨边美波 饰),她怀里抱着的婴儿,也是父母在轰炸中死去的战争孤儿。
女邻居会把仅剩的米,送给敷岛和典子,给婴儿熬粥。
几人没有血缘,如同《小偷家族》一样报团取暖。
 


再比如日本人民对于政府失望和愤怒的态度。
日本政府忽略人的生存,制造战争谎言,还是为了削弱日本的反美情绪而隐瞒核污染事件。
因此,这次抵抗哥斯拉的,是科学家、前战争人员和年轻人组成的民间组织。
 


与怪兽对抗时,也表现出它对平民造成的伤害。
哥斯拉第一次放射热线(后来的炫酷叫法是:原子吐息)时,后脊的鳞片一节节凸起、变蓝,再收紧。
和《奥本海默》异曲同工,用了声音滞后的处理方法。
犹如,再经历了一次核爆。
 


 


可以感受到,哥斯拉隐喻的核威胁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冲击。
但影片只有单方面的受害者塑造。
日本政府对平民洗脑在战争植入的洗脑只是间接展现。
就像邻居说:“如果你尽了自己的本分,我的孩子也不会死了。”
尽本分,就是执行军令,负隅顽抗到死。
却并未意识到,发动战争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平民和侵略执行者的敷岛,都有错。
 


反思,也仅限于对政府的唾弃,而将明明有“平庸之恶”的士兵割裂出来。
具体表现为,不断对受大委屈的战士们“减压”。
敷岛虽然被人唾弃,但有士兵对对敷岛不为了所谓荣誉牺牲自己表示认同。
典子也说每个人都值得活下去。
但在战争中,侵犯过别人的恶人和战犯呢?
 


什么是“哥斯拉”?
 


随着观看人数增加,《哥斯拉-1.0》的豆瓣评分从7.2降到了6.6,而且看这速度,还有下降空间。
有人觉得是“最棒的哥斯拉电影”,有人觉得是“极度危险可怕的电影”。
 


这种拧巴感并不奇怪。
美版,总是力图塑造哥斯拉作为怪兽之王的神秘和威严。
因此,它总是身处迷雾,在暴风骤雨里露面。
 


因为一旦它在阳光下现真身,总会显得……呃,有点丑萌。
 


但在许多日本创作者眼中,哥斯拉是一种介于“动物”与“神”之间的存在。
哥斯拉并不以掠夺性的本能攻击人类,它依靠核辐射和杂食维生。
多部《哥斯拉》的制片人富山省吾,将哥斯拉比作神道教中的“毁灭之神”,认为其行为不应以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衡量。
所以,当哥总脊柱挺直、阔步向前时,凸显“崇高”的仰角镜头总是很多。
 


 


除了神的威严外,电影也赋予了哥斯拉兽的随心所欲。
初登场的哥总是一个脾气大、睚眦必报、易怒,又火力壮的毛头小子。
毕竟,一部电影里,原子吐息这种大招它放了三次……
那个蓄力充能,是真的够快。
 


这都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导演在打怪兽的过程中“偷换概念”。
把国家机器的集体罪恶弱化,将个人受害的身份强化,并在对抗哥斯拉的过程中“重塑英雄”。
山崎贵的前作《永远的0》中,也充斥着相似的诡辩式暧昧。
神风特工队,日本即将战败时臭名昭著的自杀小队。
冒着密集炮火,带着单程燃料,开着封死的零式战机,冲向敌国军舰。
不一定能杀敌,但一定自损。
结局是替学员赴死的祖父,凭借高超的技术穿过枪林弹雨,义无反顾地冲向美军军舰,“光荣”赴死。
他“伟岸”的身影也定格在宏大的音乐。
 


只从个体思考存活问题,不谈二战的立场,淡化政治色彩的避重就轻,真的是反战吗?
同样的,与哥斯拉对抗的敷岛从座椅中弹出,而当哥斯拉倒下,全军自然而然地敬礼。
是尊敬“敌人”,更是国民的慕强和绝对力量的崇拜。
而这正是军国主义思想的第一精神生产力。
 


哪怕是电影的主题配乐,仍然是由伊福部昭创作的《哥斯拉进行曲》的改版。
相比于惊悚,它带给人的更是以一种军队感受的力量,反映了人们心中对哥斯拉“神”一般强大力量的向往。
哥总和人类的关系,也是人类如何运用战争武器的表现。
但这么多年过去,哥总早已熹妃回宫。
人类对于巨大恐惧的想象,也发生了转变。
哥总从“恐怖化身”,华丽转变为“保护者”。
在更广为人知的美版《哥斯拉》里,一上来就是巨兽穆托对城市肆虐之际,被哥斯拉所击败。
到了《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中,哥总更是和金刚携手,先后对抗了机械哥斯拉和泰坦星星西摩。
 


如果日本创作者认识不到这点,那它就绝对称不上成功。
就像《哥斯拉-1.0》最后,敷岛开的是改装后的飞机。
曾唾弃敷岛的机械队伙伴,在他要对抗哥斯拉时给他装了弹射座椅,帮助他逃生。
 


对活的渴望,对于哥斯拉破坏力的痛恨,贯穿了敷岛所有情绪。
但他缺少的,是作为士兵对于战争本身的反思,和对自身侵略行为的愧疚与亏欠。
如果日本创作者认识不到这点,那他们生产出来的“哥斯拉”,不配叫哥总,而更像是当年原子弹下的“哥斯拉”。


赞(2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9 19:4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0 11:04